童年创伤是指不能满足18岁以下儿童的基本需求,并且存在对身体、情感和性方面的虐待或忽视,导致潜在的伤害。不良的童年经历能够影响孩子感知能力的发育,使其长大之后情绪更加敏感,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也会偏离常态。
王某是一位32岁的女性,在北京从事设计工作。我接诊她时,患者一个人独坐在床边,无聊地刷着手机,她的父母在旁边无奈地陪伴着……
患者是于2021年8月份遭受到工作和个人感情问题后渐出现入睡困难,睡前思绪繁杂,白天的精力越来越差,很多设计灵感也想不出来,感觉脑子“生锈”了。心情因此更加烦躁,下班后什么也不想做,朋友见其状态不对,主动邀请出去玩,患者断言拒绝。周末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。上班时间也是独来独往,勉强应付基本工作,平时食欲变差,便秘,偶有胸闷心慌。上述状态断断续续持续了2个月,父母听闻后也从老家赶过来希望多陪陪女儿。可没想到父母来北京后患者的情绪一发不可收拾,让父母远离自己,冲父母摔东西,还大量吞服安眠药,企图自杀。
患者入院后通过与她沟通,我了解到患者从小因父母工作繁忙,由奶奶照顾,而父母回家后家庭氛围也不和谐,经常争吵和冷战。有时父亲脾气控制不住,便拿女儿撒气,冲患者吼叫,还曾打过患者几次,如扇耳光,踢屁股等。长大后,在患者心中父亲的脾气没有丝毫的改变,甚至在奶奶的生日聚会上因为工作的事情而与亲戚大打出手,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也给摔坏了。现在每次看到父亲的表情,小时候经历的场景瞬间历历在目。患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。长大后,由于奶奶的离世和感情屡屡受挫,她便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。
患者入院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精神检查、体格检查,并完善了相关的辅助检查和心理测查,最后确诊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。我们为她定制了详细的治疗方案,调整药物和计量并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(MECT)。待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后,我们对其进行了“一对一”的心理治疗。尤其针对大量心理因素:幼年安全感缺失、家庭暴力、人际关系疏离、生活事件重创。对患者充分倾听、共情,帮助患者认识到苦难的经历对于人生的意义,着眼当下,设想未来。
住院两周,患者抑郁情绪有所好转,虽然与父母的沟通极少,但可以与医生、护士进行较长时间的谈心,愿意将自己过去的经历向医生倾诉。过程中患者仍存在情绪低落,没精打采,白天活动量少,偶有轻生观念等抑郁综合征的表现。查及患者短时记忆力有所减退,长时记忆不受影响。
住院四周,患者睡眠情况良好,心情进一步好转,谈及开心的事情能够面露笑容。回忆住院之前的情绪体验,患者表示当时感觉自己跌入了谷底,周围的一切都很混沌,不知道如何是好,现在感觉自己脑子清醒了很多,自杀想法基本消失。认为即使仍有自己不喜欢的人,但也需要为了自己的未来好好活着。记忆力有所恢复,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。
住院六周,药物治疗方案稳定,进一步加强心理治疗。患者残留少量的抑郁情绪,尤其是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时会情绪低落数分钟,其余时间情绪基本恢复正常。患者表示自己现在仍原谅不了父母,但自己清楚这个需要时间慢慢消化,现阶段需要有更多的精力“爱自己”,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尝试与父母沟通,不希望自己的悲剧发生在后代人身上。
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,它主要以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精力体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。目前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不明确,临床上更倾向于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因此童年创伤经历对抑郁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。他们会将一般的情绪事件不断放大,使更多的负面情绪暴露出来。而且研究发现童年创伤能够增加抑郁症的严重程度,增加复发风险和自杀风险,使其治疗难度增加。除此以外,能够造成患者的性格缺陷,不利于以后的身心发展。
本次案例中我们发现虽然患者起病时没有明确的创伤经历,但追溯患者小时候,发现童年不良经历在本次起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它不仅使抑郁情绪进展更快,治疗难度较大,而且导致患者从小人际关系不稳定,从而形成环境和情绪的恶性循环。住院期间我们为患者和家属做好疾病认知和健康宣教很重要,尤其需要让父母认识到影响抑郁症的因素有哪些,出院之后如何更好地与女儿相处,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,尽量减少复发风险。也希望其他的父母引以为戒,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,拥有身心健康。
?
作者介绍
孙广强
主治医师
擅长:抑郁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焦虑障碍、睡眠障碍、酒依赖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接诊患者年龄段:16-65岁
(点击地图查看位置和导航)
更多平台
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¥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。 添加 微信: wx19551978 官网:www.hlqgzx.com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qgzj.com/15980.html